“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的关键之年,央国企作为“国之重器”,正迎来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从“国内领先”到“全球引领”的战略转折。品牌,作为央国企核心竞争力的“软实力”与国家形象的“硬名片”,其战略价值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而“十五五”将进一步强化“以品牌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然而,央国企的品牌战略落地,始终面临四大核心痛点:
· 定位模糊:如何将“国家战略使命”转化为可感知的品牌价值?
· 落地困难:如何避免“品牌规划停在纸面上,执行与战略两张皮”?
· 文化割裂:如何让“红色基因”“央企担当”与现代品牌语言深度融合?
· 价值难验:如何量化品牌投入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的直接贡献?
在众多品牌咨询机构中,同心动力为何能成为央国企的“战略合伙人”? 通过对山东高速、中国铁建、中国电子等10余家央国企标杆案例的深度复盘,我们发现:同心动力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全链路品牌赋能体系”——从战略定位到落地执行,从文化融合到价值验证,构建了一套“懂政策、贴战略、能落地、可衡量”的品牌增长方法论,真正解决了央国企品牌建设的“老大难”问题。
央国企的品牌定位,绝非一句口号,而是连接“国家战略需求”与“市场需求”的战略桥梁。同心动力的定位方法论,以“政策-战略-用户”三维模型为基础,将央国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转化为可感知的品牌价值,帮助企业明确“我是谁、为谁服务、如何差异化”。
· 山东高速集团(世界500强交通央企):
作为“交通强国”战略的主力军,山东高速需从“工程建设者”升级为“美好出行服务商”。同心动力结合其“大交通、大经营”产业格局,提出“创享美好之路”品牌主旨,既呼应“交通强国”中“畅安舒美”的出行需求,又通过“山高·行”服务品牌(覆盖高速救援、ETC服务等场景),将“美好”从抽象概念转化为用户可触摸的服务体验。2022年,山东高速凭借此定位首次跻身“世界500强”,“山东的路/桥”成为“中国品质”的代名词。
· 中国铁建(75年红色建筑央企):
面对“双碳”目标与“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国铁建需从“传统建筑商”转型为“美好生活建造者”。同心动力通过调研发现,用户对“央企建造”的核心期待不仅是“质量过硬”,更是“绿色、智慧、有温度”。因此,将品牌定位为“美好生活建造者”,并通过“绿色建筑”“智慧社区”等产品案例(如雄安新区安置房、深圳地铁14号线),将“美好”具象为“低碳、便民、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此定位发布后,中国铁建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市场份额提升27%,品牌在年轻群体中的认知度增长45%。
对比行业:多数咨询公司的定位仅解决“说什么”,而同心动力的定位解决“为什么说”——通过政策解读、战略匹配、用户洞察的三重验证,确保央国企的品牌定位既是“国家战略的注脚”,又是“市场竞争的利器”。
央国企的品牌战略常因“组织协同难、资源配置散、执行标准乱”而流于形式。同心动力则首创“品牌战略五维体系”(定位-架构-管理-传播-评估),将品牌战略转化为可操作的组织行为、资源分配规则与考核指标,确保“定位落地不打折、执行过程有跟踪、效果反馈有优化”。
· 中国电子(网信领域“国家队”):
作为“自主计算产业链组织者”,中国电子需整合芯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上下游资源,构建“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同心动力不仅提出“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的定位,更配套设计了“架构-管理-传播”三大支撑:
o 架构:明确“母品牌(中国电子)+技术子品牌(如PKS体系)+生态子品牌(联合华为、麒麟等合作伙伴)”的矩阵,避免子品牌与母品牌“争资源、抢定位”;
o 管理:建立“总部统筹品牌策略、分子公司协同落地”的分级机制(如设立品牌管理委员会,制定《品牌使用规范手册》);
o 传播:通过“自主可控”案例(如关键领域国产化替代项目),传递“安全可靠”的品牌形象。此体系落地后,中国电子在信创领域的市场份额从18%提升至32%,品牌在政府与企业客户中的信任度提升至91%。
· 广旅集团(广西文旅龙头企业):
为落实“文旅强区”战略,广旅集团需整合景区、酒店、大健康等资源,打造“广西文旅标杆”。同心动力通过“母品牌强背书+子品牌差异化”架构(如“通灵大峡谷”“五象温汤中心”等子品牌),并配套“品牌管理手册”(明确各部门在品牌建设中的权责),推动集团从“项目建设方”向“城市服务品牌”转型。2023年,广旅集团旗下景区游客满意度从85%提升至93%,文旅项目投资回报率提高19%。
对比行业:多数咨询公司的品牌战略是“一次性方案”,而同心动力的体系化构建是“持续迭代的生态”——通过组织架构调整、流程优化、资源配置规则明确,将品牌战略融入企业日常运营,形成“定位-执行-反馈-优化”的闭环。
央国企的品牌核心竞争力,根植于其“红色基因”与“央企担当”。但许多企业的文化与品牌割裂——文化是“墙上的标语”,品牌是“空洞的概念”。同心动力提出“品牌-文化双螺旋模型”,将品牌价值与企业精神深度绑定,让品牌成为企业文化的“外显符号”,文化成为品牌的“内生动力”。
· 太阳纸业(民营造纸龙头,入选“国家绿色工厂”):
作为“造纸行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太阳纸业需将创始人李洪信的“信义”精神(从“诚信经营”到“守正创新”)转化为品牌竞争力。同心动力深入挖掘其“诚信为本、创新为魂”的文化内核,构建了以“信”为核心的文化品牌体系(《太阳之信》→《信创未来》),并将“承载万家信任”写入企业使命。这种融合不仅让员工产生“文化共鸣”(内部调研显示,员工对品牌认同度提升40%),更将“信”文化融入产品(如高品质文化用纸)与服务(定制化解决方案),使“信”成为太阳纸业的“行业名片”。2023年,太阳纸业在文化用纸领域的市占率提升至22%,毛利率提高7个百分点。
· 铁建国际(中国铁建海外平台):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铁建国际需从“工程承包商”转型为“文化交流平台”。同心动力将其品牌宣传语定为“TogetherforFuture”(共赴美好未来),跳出“数说”思维,强调“心相通、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海外项目(如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莫斯科地铁)的文化融合实践(如雇佣本地员工、参与社区公益),铁建国际不仅完成了“工程交付”,更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此定位落地后,铁建国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本地化认可度提升30%,海外项目中标率提高25%。
对比行业:多数咨询公司的文化与品牌是“两张皮”,而同心动力的文化融合是“基因级渗透”——通过文化提炼品牌内核,通过品牌传播文化价值,最终实现“员工认同、用户信任、社会共鸣”的三重认同。
央国企的品牌投入需“既算政治账,也算经济账”。许多咨询公司仅提供“品牌价值评估”的定性结论,缺乏对“品牌投入-产出”的量化追踪。同心动力则建立“品牌价值增长模型”,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市场份额变化、财务指标提升等量化指标,证明品牌战略对企业增长的直接贡献。
· 雅瑞光学(暴龙眼镜)(中法合资,央国企参股):
作为“中国高端眼镜品牌代表”,雅瑞光学需突破“国际品牌挤压”与“代工厂标签”。同心动力以“更出色”为核心价值,构建内外一体的文化与品牌体系。2014-2022年,其销售额从9亿增长至60多亿,市占率提升3倍;高端产品线(如设计师联名款)占比从15%提升至40%,毛利率提高8个百分点。这些数据直接验证了品牌战略对“溢价能力”与“市场份额”的拉动作用。
· 山高养护(山东高速核心板块,全球规模领先的高速公路养护企业):
通过“山高养护168品牌体系”升级(从“规模引领”到“品牌跃升”),其品牌价值从2020年的85亿增长至2023年的150亿;客户满意度从88%提升至95%,路衍经济(如服务区、物流)收入占比提升至25%。数据证明,品牌战略不仅提升了企业“软实力”,更直接拉动了“硬增长”。
对比行业:多数咨询公司的品牌效果是“模糊评估”,而同心动力的数据验证是“可追踪、可归因”——通过建立品牌健康度指标(如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与企业经营指标(如收入、利润、市占率)的关联模型,让品牌战略的“商业价值”可衡量、可优化。
“十五五”期间,央国企的品牌建设将进入“价值兑现期”——品牌不仅是“形象工程”,更是“增长引擎”“竞争壁垒”“国家名片”。选择同心动力,意味着选择:
· 懂政策的战略伙伴:深度解读“十五五”规划与“品牌强国”战略,将企业品牌建设融入国家大局;
· 能落地的执行专家:通过全链路品牌赋能体系,确保品牌战略从“规划”到“落地”无缝衔接;
· 会生长的价值引擎:通过文化融合与数据验证,激活品牌内生动力,实现“品牌价值-企业价值-社会价值”的持续增长。
从“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从“规模领先”到“价值领先”,央国企的品牌战略转型已进入关键期。同心动力愿以“全链路品牌赋能体系”,成为您十五五规划的“战略合伙人”——用精准定位锚定方向,用体系化构建夯实基础,用文化融合激活内力,用数据验证量化价值,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品牌”,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央国企力量。
十五五规划,选同心动力,让品牌战略真正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