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洞见>新闻中心
从“互联网+”到“文化+”


作者:咨询专家--张巍      来源:同心动力管理V视角


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涨热潮,“互联网+”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互联网+”模式已经成为众多创业者的开口闭口词,“互联网+”思维已经成为大小企业主的必备意识和能力,“互联网+”培训已经成为诸多商学院大力吆喝的新进课程……,

 

当“互联网+”充斥着和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无时无处不被“互联网+”时,我们更应该静下来想想,我今天被“+”了没有?我们更应该“+”些什么?

 

“互联网+”刚刚提出来的时候,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后来进入到产业体系,最后上升到国家战略。互联网体现了一种科技形态,这样的科技形态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融合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便称之为“互联网+”。

回顾“互联网+”的演生经过,不难看出,“互联网+”只不过是科技手段与传统生产力创造环节的全方位融合,然而,对于当下的企业,当今的中国,有一种“+”更为迫切,那便是--“文化+”。

如果从理论上给文化作一个阐述,文化首先是可知可感的价值体系,其次是可触可摸的符号体系,最后体现为规范行为的制度体系,更深层次是理想信念的信仰体系。在现实的企业经营管理中,究竟有哪些“文化+”呢?

1、“文化+信仰”

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文化的力量,总是想方设法把自己搞的很文化的样子,但如果文化没有信仰,则是空洞和没有内容的摆设。

当下,为数众多的中国企业执迷于速度情结、规模情结、名望情结,规模扩得太大,步子走得太快,形象做得太过,灵魂早已跟不上脚步,其生存内涵极度缺失。



➤有些企业“行而无信”,他们很实际,从不在信仰、信念、理念等虚无的方面浪费一丁点儿的时间。行而无信,孰不知,人无信之,便无人仰之。

➤有些企业“拈手信来”,他们喜欢信,容易信,所以拈手信来,什么都信;他们儒释道通信,文史哲兼容,用博大精深的世界文明将企业从头到脚武装起来。拈手信来,孰不知,信的太多,相当于无信。

➤有些企业“言胜于行”,他们信,他们不全信,他们只信自己的,但就是只信不行、只说不做的假把式。言胜于行,孰不知,言胜于行,还不如不言。

在中国的商业生态中,信仰,已经越发崇高,但越崇高就越不接地气,越崇高就越飞越远,越崇高就摔得越疼。

对中国某些企业而言,信仰,已经变了味道,已经成了他们显摆的谈资,已经成了浓郁的妆点,更有甚者,所谓信仰,只是他们油嘴滑舌上的噱头,以此招摇撞骗,只是他们身上“皇帝的新装”,炫耀着虚无的存在,而不在乎露出赤裸裸的灵魂。

文化+信仰,让文化更可信赖,让信仰有家可回。

2、“文化+管理”

从最初的科学管理,到之后的管理丛林的繁茂,再到以精益管理为代表的全面质量管理,乃至于之后的学习型组织等等,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各时期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最佳试验田。

当依靠资源获取与政策行政红利慢慢成为过去式,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做内功,更加注重管理的作用,于是,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集团管控、制度流程管理等模块化的管理提升开始慢慢进入到企业中来。于是乎,最漂亮的鼻子、最漂亮的眼睛、最漂亮的嘴巴、最漂亮的耳朵拼凑到一起,成就了一张难看且面目全非的脸。

对于企业来讲,最好的管理不是各个管理模块极致化的堆砌,而应是各管理行为相互匹配协同成企业最为合适的管理系统,管理的系统性和兼容性更难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协调性和有序性,而扮演各管理行为之间粘合剂的,便是文化,文化应该+管理才对。

➤文化有没有与战略协同,引领战略规划的制定,支撑战略路径的实现;

➤文化有没有纳入人力资源的“选-用-育-留”体系,选择符合价值倡导的人,提拔认同公司道路的人,剔除偏离企业信仰的人;

➤文化有没有促进组织协同,从而消弭不同人群的差异或冲突,助力集团整体价值的持续最大化;

➤文化有没有真正融入制度流程体系,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这些,应该是企业更为关注和旨在提升的问题,而非机械和迷茫的游走在各管理模块之内。

文化+信仰,让文化融入管理,让管理不再两张皮。

3、“文化+品牌”

任何一个组织或企业,都面对两个现实的问题,也都需要持续强化两种能力。一个问题是对外获取资源求发展,与之对应的是获取资源的能力,也就是组织的形象与品牌,另一个是对内整合资源求效能, 与之对应的是整合资源的能力,也就是组织的领导与管理。两个问题始终存在,两种能力都需加强。而从软性的角度说,文化与品牌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恰恰是两个问题的解决之道,也是两种能力的培育之道。

对于文化,不少的企业只是指内部说说,从外部看来,这个企业完全不是墙上说的那样;对于品牌,不少的企业则是外面吹吹,从内部来看,自己的员工都会觉得肉麻。文化与品牌不可割裂,否则企业就像是得了精神分裂证,里面外面都不讨好。

文化主内,对内凝聚组织员工的意志和共识,强化和提升组织员工对于组织的信赖,在员工眼里,企业有没有谱看文化;品牌主外,对外拉近合作伙伴和消费者的关系,强化和提升外部伙伴对于企业的信赖,在客户眼里,企业有没有谱看品牌。

有什么样的内部文化,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外部品牌,企业应该输出自己的文化信仰,让外部客户成为自身的拥趸,如同苹果和google一样,用颠覆的信仰团结起了全世界的“果粉”和“谷哥”;有什么样的外部品牌,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内部文化,企业应该用自身的品牌塑造倒推内部管理,让员工为此倾心倾力贡献价值,如同星巴克一样,以奉献最美咖啡体验为宗旨,吸引和培育着全世界最优秀的咖啡行家。文化品牌一家人,文化品牌不分家。

文化+品牌,让品牌由内而生,让企业真正表里如一。

4、“文化+变革”

任何组织都有其文化的特质,通常称之为企业的文化传统,或者叫DNA,就如同组织成员经常会说:“我们一直是这样的(这样挺好)”;同时,任何组织又必须拥有改变自己文化的动力,通常称之为企业的文化创新,就如同组织成员经常会说:“我们不能这样下去了”。两个力量充斥在组织中相互角力又相互依存,但一个健康的组织和企业,总是该改变的力量大于传统的力量,而不是平衡。

在一个充斥着不确定性的时代,变是唯一不变的法则,唯有时刻在变,才能始终不变;唯有执着坚守住自己,同时不断创新着自己,才会跑在时代的前头,给世界一种颠覆。正因如此,我们再也不能机械和表面化地看待文化,再也不能孤立的看待文化与变革,我们应该“文化+变革”才对。

企业文化的最高阶段是组织文化变革。企业家必须要学会以文化的手段来推动和导演一场企业变革,从而推动企业的持续成功。

我们必须要传递一种“不得不变”的紧迫感,让团队适当焦虑,为团队注入变革的最初动力;我们要描绘变革的愿景,以此为指引,导引团队为之不懈努力;我们要制定变革的路径,让文化理念为变革护航,让具体行动为变革蓄力;我们要适时分享变革的成果,让每一个人在变革中得到好处、看到希望……我们必须时刻对为何要变、变成怎样、如何去变有着清醒的认知,用文化的思维激发企业积极的改变。

文化+变革,让文化导演变革,让企业持续变得更好。

互联网+,为中国企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以科技手段革新商业模式、优化生产流程、增强客户体验、延伸价值附加。而相对于互联网,文化作为一种软性的思维力量,更应该为中国企业造福。文化+,让企业有信仰,让管理更协同,让品牌更卓越,让小镇更有特色,让产业更有情怀,让商业更有道义……

 

让文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