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化专家--黄超(同心动力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 来源:同心动力管理V视角(ID:gh_a8d6397af2c5)
作为一家躬身于中国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近20年的管理咨询机构,同心动力的关键行为准则中有一条“三分钟,三句话,三页PPT”,作为所有同心动力人非常重要的一个行为要求:
核心结论汇报需要在三分钟内完成;
核心要点不允许超过三句话;
三页PPT能够搞定的事坚决不用四页PPT。
这是我们在经历了无数次汇报、沟通、讲解方案后经验教训的总结。
无独有偶,很多人都知道,麦肯锡30秒电梯理论是麦肯锡要求他的每一个业务人员,都必须具备在30秒的时间内向客户介绍方案的能力。在企业的整体运营中,30秒理论对企业的发展、团队的执行与沟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现在人们似乎习惯了把简单事情想复杂、搞复杂,复杂化的呈现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我们总是以为复杂才显得有技术含量,复杂才显得多么有水平。
一次讲标不整个一个小时好像讲不清楚自己想表达的内容;
一篇文章要是没有个5000字都不好意思发表;
一次演讲不讲个2个小时好像不能体现出自己的水平……
但是这样惯性的复杂化更多的是一种一厢情愿,而不是从客户、听众和读者角度来考虑。
近期,看到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一篇Mark Goulston的文章《聪明人说话,从来不会超过40秒》,有一段话给我印象深刻:
一旦你讲得兴致盎然、滔滔不绝,就会很难发觉自己处于“讨人嫌”的境地。你甚至不会发现其他人正善意地试图插话,或者正试图离开(很有可能是觉得你实在太烦了,想赶快逃离)。
Mark Goulston认为与人谈话,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你的谈话在点子上,具有相关性和准确性。但是在下意识的情况下,你说得越多,就会感到越放松。没错儿,这种感觉还挺自在惬意。但是对听者而言,实在是枯燥乏味。
第二个阶段,你有着强烈的“说话欲”,以至于注意不到其他人是否在听了。
第三个阶段,发生在你已经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但意识到要把听者带回到正题上的时候。
如果在看上去是“谈话”但实际上是“独白”的第三阶段,你无意中注意到听者已经开始对你不耐烦了,你会怎么办?
当我们的沟通进入到第三个阶段的时候,你本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引导“无辜的受害者”(听者)说话,你来倾听,形成互动。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说得更多,以再次重拾听者的兴趣。
是的,人性深处有一种共性:被倾听与理解,我们渴望被倾听。也正因为此,倾听成为一种艺术,倾听是最好的恭维,倾听可以更好的解决人性的刚需。
进入第三个阶段的谈话,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是人性,但是对于听者而言,也就意味着反人性,如果对方是我们的客户,我们怎么可能获得他的好感呢?
不知道大家有否关注过红灯的时长?
有调查显示,行人对路口红灯的等待时间忍耐限度是60秒,因此信号灯设计的红灯时间最长都不应超过60秒,否则将导致闯红灯现象增加。当然,国内的一般路口为行人设置的红灯时间是64秒至126秒。是啊,我们遇到这种长时间的红灯的时候总是会显得不太耐烦。
沟通又何尝不是如此?
谈话前20秒钟,你面前的灯是绿的:只要你的话和谈话内容相关并且顾及到他人,你的听者是会喜欢你的。但除非你是个非常有天赋的善谈人士,不然凡是说话超过30秒的人,都会让听者觉得其唠叨、令人厌烦。
所以在接下来的20秒钟,灯是黄的——人们会开始对你的谈话内容逐渐失去兴趣,认为你啰里啰嗦。
在40秒钟的时候,沟通的灯或许已经变红了。
没错儿,偶尔你会想闯红灯继续讲话,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最好停下来,否则就危险了。
相信在工作中,我们也经常会做这样的蠢事:
把一份报告写得天花乱坠,足足有几十页word或者PPT;
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度的时候,常常花费一个小时;
会议中,向大家介绍某个项目的时候,拖拖拉拉好几十分钟才说完……
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浪费了许多时间不说,领导对你的态度又是如何呢?是津津有味地在听你胡扯漫谈,还是紧皱了眉头,表示对此很不满意?相信大多数是后者。
相信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沟通经历,对方跟你说话,如果超过5分钟以上,而又没有新意,虽然你考虑到对对方的尊重,眼睛还看着他,偶尔也附和一下,但基本听不进去任何内容!
换位来看,我们必须三句话、三页PPT,最多三分钟内“搞定”对方,至少让对方对于我们的话题感兴趣,引爆他继续与你沟通下去的爆破点。
“三分钟、三句话、三页PPT”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时:
一是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事先对于客户的理解和分析、对于要汇报事情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
二是把握重点、要有焦点。
三是沟通一定要有逻辑、要有层次感。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今天这样一个节奏极快的时代,我们的能力=心态*沟通*知识,也就是说,我们的能力能否得到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沟通能力,取决于我们会不会说话。
从某种角度而言,在沟通方面,复杂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清晰简单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三分钟、三句话、三页PPT”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我们的沟通能力,可以让我们检视自己:我们真的会沟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