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璀 来源:同心动力
什么是职场智商?什么是向上螺旋?
有的人工作几十年,依然原地踏步。
有的人工作短短几年,就青云直上。
有的人明明辛苦付出,总得不到回报。
……
10个关于职场晋升的Q&A,将职场的苦恼,用场景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给出建议答案。回答思路深刻地透露着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对职场规则的理解。推荐所有职场迷茫的人士逐字阅读,你定会豁然开朗。
作者:崔璀
来源:同心动力企业文化与管理(ID:topduty)
1、问题一:职场中最持久的能力是什么?
回答:管得住自己,管得住同事
最近几年,类似的问题特别多。在过去的3年,行业轮动,赛道变动,有时正在公司午休,迷迷糊糊就接到通知被裁了。一时间人心惶惶,但有人悲观绝望,就有人从中看到机会。
职场人不停思考:“什么样的员工不会被裁?” 这个问题的内涵是,职场中最持久的能力是什么?
专业能力当然要强,除此之外,两个底层能力,可以让你的职场“耐力”更持久。
一个是能管得住自己——不会今天受人刺激了努力一天,明天又要“对自己好一点”,躺平三个月。更不会今天相信“坚持可贵”,明天听信“人生贵在知难而退”,情绪反复,不停内耗。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质,知道自己要什么、擅长什么,认准就做,不行就撤,不会因为同事的一句质疑、一个反对,就焦虑、停滞。管得住自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能在自己擅长的地方沉下身子,千锤百炼,往往都能做到卓越。
另一个是能管得住同事——掌握多种沟通协调的方法,让不同的同事都愿意听,愿意配合你。你能和公司越多的人绑定利益关系,你就越不可或缺。未来职场最缺的,不是能跑的“上等马”,是能整合各种马的“田忌”。
某大型招聘平台《2021企业人才需求趋势调查》显示,团队合作、人际沟通与协调、抗压与情绪管理是雇主最希望候选人和员工提升的三项素质型能力。连续三年,这三项都位列雇主诉求的前五名。也正应和了“管得住自己和管得住同事”这两点。
2、问题二:什么样的人永远不会被PUA
回答:无条件自尊的人
有段时间,PUA这个词很流行,大家用它来代指某种操控行为。它会让人产生一种“我很差,而且我只能依附于你”的无力感。这种行为当然不好,一旦遇到,最好立刻起身离开。
但很多人也会苦恼,有些环境,不是说离开就能离开,成年人的生活,牵扯的方方面面很多。这种情况,怎么办?如果暂时脱离不了环境,也许可以回头看看自己。
再多观察一阵子,就会发现,那些从来不被PUA的人,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某些类似的特质:
1. 工作没做好时,会反省,但不自责。
2. 面对领导的暴怒,有道理就听,没道理就过。
3. 对于不擅长的事,敢一五一十地说。
4.对待嘲讽,虚心接受,“打死不改”。
5. 看到赞美,毫不存疑,照单全收。
其实不会被PUA的人,他们不一定有所谓的高情商,但却有一种让人羡慕的“稳定感”,不一定总是昂首挺胸,却拥有“无条件的自尊”——不管别人的评价如何,自己的自尊水平一直很稳定。
他们做事,只是因为,想要把事情做好。
3、问题三:为什么我升职比别人慢?
回答:可能因为你还是学生思维
影响职场成长速度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一个人在职场的成长速度,取决于你抛弃学生思维的速度。什么是学生思维,列举三点,大家可以自查一下。
第一,埋头单干
我们在学生时期,只要一个人埋头苦学,就能考出好成绩。这让很多人误以为,工作也只要埋头做事就行。但事实是,进入社会,不懂得合作,是做不了任何事的。很多职场人,都只在乎自己的“专业能力”,觉得“沟通协调”这种软技能不重要。
《潜意识》里有一句话,我们通常以为人的首要特征是智商,但真正的首要特征是社会智商。人类这个物种能取得这么多的成就,理解和合作能力是首要因素。
一个总有能力推动团队前进、总有办法跟任何人达成愉快合作的员工,意味着他能理解人和人的不同,而且还有能力处理这种不同。
第二,拼命补短
我们学生时代讲究平均分,数学95分,差不多了,赶紧去补那个只有55分的语文——它才是拉低平均分的关键。补短思维强调的是,哪里不会补哪里。
但商业社会,规则可就变了。不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商业社会交换的是价值,你值多少钱,取决于你最突出的那个价值。
习惯了“盯着短板拼命补”的人,可以试试用优势去补劣势,这才是专属于你的成长路径——别忙着成为更好的“别人”,记得找到自己的道路。
第三,被动成长
一个资深产品经理转正答辩时说,试用期最不舒服的地方,在于安排了太多工作给自己,最终导致精力分散,没有取得相应的成绩。执行总裁回答,这肯定有公司的责任,但如果你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职场人,那么你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主动提出自己的职业规划,把自己的诉求跟公司做匹配,而不是等着被安排、被动成长。
其实很多人都有被动成长的思维模式,进了社会后,你是可以不被安排、不被管的,你甚至可以反向管理你的老板。最终你能得到多少,取决于你争取了多少。
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里说过,社会财富从来不是被分配的,而是需要人们去主动获取的。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重要前提是,先看到问题。
4、问题四:为什么我的努力总没有回报?
回答:因为你一直在努力地成为别人
看到别人的领导力强,升职加薪,你就去买《如何快速提高领导力》,试图变成办公室里那个说话最有分量的人,却忽略了自己更擅长思考,不喜欢表达。
得知同事通过直播赚了第一桶金,心想我也要干,设备还没买齐,热情就消失了一半,因为你忘记了,自己从小就不爱抛头露面。
如此努力,最多三天,接下来就是——躺平。这样的努力,叫作间歇性努力。
那些最终能站到人前的,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喜欢加坚持。他们更努力、更坚持,不是因为他们意志力有多强,而是因为他们把“努力”用在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情”上,这是一切的前提。
因为喜欢,你能在失败了一次、两次、三次时,站起来抹抹眼泪继续干;因为擅长,你学得比别人快,能持续得到正反馈,而这个正反馈,会激励你继续把努力用在喜欢和擅长的事情上,你的人生会进入一个正循环。
而无视自己擅长的,一边跟风成为别人,一边困惑“为什么我的努力总是没有回报”的人啊,你只是“擅长努力”罢了。
5、问题五:职场必须少说话、多做事吗?
回答:会说话本身也是一种实力
很多人都有这种困扰,做得再多,不如会说。但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解决问题,一定要动手吗?试问,你为什么不愿意动嘴?真的是因为口才不如人?还是,你心里觉得主动汇报工作像在邀功,所以你总是等到老板问起才说?
但其实,每次等老板想起来,问你“做得怎么样”时,潜台词已经是“你怎么还没做好?”——永远不要给老板惊喜或者惊吓,要主动汇报工作,而不是“被动应答”。
又或者,你总觉得说好话像在拍马屁,所以每次老板、同事问你“觉得这个方案怎么样”时,你没有一句肯定,只提“负面意见”,力图一针见血。
没错,看上去你对“事”是很负责,但却忽略了“人”的需求。
对。其实每一个人,都需要“好的确定性”,所以你以为那些“光说不练”的同事没有价值,但也许他很擅长“说好话”去给大家确定性、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你知道吗,这也是职场素质的一种体现。
6、问题六:怎么和老板谈加薪?
回答:很多人只关注“加薪”,但我们更应该关注“谈”
很多人总不敢提加薪,是因为觉得这是“零和博弈”,是“忽悠”老板把他口袋的钱挪到你口袋。但其实不是,提加薪是说服老板“投资你”,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具体怎么谈?
首先,带着你认为可以加薪的“证据”,比如已经超额完成业绩,比如未来半年想要多做几个项目,等等。证据要具体,要有实际产出,不能打苦情牌,说什么“我工作好辛苦”。
其次,时刻记住,你不是去要钱的,你是去匹配自己和公司的需求:要做到什么程度,要满足哪些业绩条件,要满足公司什么需求,才能满足你的加薪?
这个过程,可不是增加成本,这是增收。谈薪资=合作,合作=双方一起努力,满足各自和对方的心愿。
如果提了加薪,被拒绝,是不是就证明老板不觉得我有价值,那不是很难堪?不,那只是说明彼此之间的需求没对上。你接着谈:“那老板,你看,我的期待是能涨薪30%,你觉得我做到什么程度,可以达成涨薪?”
一句话,把老板从对立面拉成了自己涨薪小分队的一员。人的思维,一经新理念扩展,就不可能回到原点。
记住这个理念:老板不是你的“买家”,老板从来都是你的“合作伙伴”。
7、问题七:对老板的哪些误解,
正在影响着我们的职场发展?
回答:把老板当老师,当老公(老婆),当老大
客观地说,大家对老板都存在一些误解,也是因为这些误解,会引发一些情绪,降低沟通效率,影响着我们自己的职场发展。
你对老板的第一个误解是——把老板当“老师”。以为职场是学校,我跟着老师学习,然后老师给我出一套考卷,他知道正确答案,会给我批分。这样的思维下,很多人会把工作当成作业,只管交付,不管结果。然而工作中没有任何超出老板预期的亮点,怎么会有晋升的可能呢?
我们跟老板在面对市场时,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向用户交付价值,我们的价格,是市场决定的。老板,不过是我们和市场的“中间商”而已。
我们对老板的第二个误解是——把老板当老公(老婆)。因为老板的某些举动,比如见客户没叫上你,你就暗自揣测:他是不是不喜欢我,他肯定对我有意见。然后呢,就在那儿生闷气和委屈。
在职场,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别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情绪内耗上。职场的第一原则是——效率。与其闷着揣测,不如直接去提需求:老板我想要这个客户资源,想多练练谈判,您下次见客户能不能带上我?或者直接去提问:老板我还是没想清楚这个项目为什么要做,想再跟您确认下……
你不需要喜欢或者憎恨你的老板,但你一定要管理他,让他为你和团队提供资源。
我们对老板的第三个误解是——把老板当“老大”。常听到一些人抱怨老板,太暴躁、太武断、太贪婪......一边吐槽,一边忍气吞声应付着干活儿,老板损失的顶多是一部分薪水,但你浪费的,是整个职业的黄金期……
所以面对老板的强势,不要太往心里去。因为你并不知道,很多时候,强势只是老板保护自己的“壳”,而不是攻击你的“剑”。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老板也在公司利益和员工感受之间犹豫不决;更多时候,他眼里盯着竞争对手,手里算着公司所剩不多的现金,心急如焚,而你看到的,就是他暴躁如雷。
与其抱怨和战战兢兢,不如去想、去问,他为什么暴躁?他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到底是没办法满足他,还是不想满足他?
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老板。你只有接受了这一点,才能在一家公司里沉下心,把精力花在最该花的地方,比如打磨你的技能、深耕你的行业。而这些,是身处职场中,我们最需要投入精力的地方。
8、问题八:职场慢性子怎么逆袭?
回答:很多事情,慢慢来,比较快
“就是我做什么都比别人慢。小时候玩游戏,别人都跑出去了,我还在琢磨游戏规则;考试时我永远都是最后一个交卷;现在可好,我还在分析房市、货比三家的时候,别人已经在买第二套房了;我还在纠结项目前景和策略的时候,同事已经把这个项目抢走了。”
“从小到大,你听得最多的是不是就是‘别想了,等你想明白饭都凉了’‘行动才出真知’。”……
行动力强的人,就像油门,你只看到他们冲得快,但你没看到它刹不住、掉坑、翻车的时候。而分析力强的人,擅长把风险全部考虑清楚,知道哪里有坑,刹得住车。这样的你可能不快,但很稳啊,这就是独特的优势。
自己做事情,想清楚再加速干。而且,人生又不是百米冲刺,很多事情,慢慢来,比较快。
9、问题九:工作一个人搞不定,可以找人帮忙吗?
回答:借力也是能力
很多职场人,特别努力的解决问题,努力的扛起责任,唯独不会“努力地去借力”。
原因之一,是想不到原来还可以去借力,或者从心底就不认同借力这种办法。觉得这是我自己的事,麻烦别人,显得我多无能——但真要说无能,是你一个人忙活了半天,事还没做好。除此之外,人们对借力不以为然,还有另一个原因:不知道怎么借力。
借力可以靠“说”,借力也可以靠“做”。
真正的借力,不是求助,是互助;不是剥削,是告诉对方,我来给你送福利了。跟不同的人借力,就要给不同的人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不管是说,还是做,其实都是思维的升级,从只盯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点状思维”,到多维度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
所有行为改变的背后,都是一次思维的跃迁。职场中,借力也是一种能力,在某些时候,它甚至比“执行力”更重要。
10、问题十:同事上班摸鱼,该不该告状?
回答:咸鱼自有天收,自我发展才是硬道理
“实在看不下去啊,怎么会有这种‘咸鱼’……上班不是刷微博就是看小说,就我累死累活的。我好想告诉领导。但万一别人知道了,会怎么看我?”
如果你拿的工资是‘咸鱼’的两倍,你还会想告状吗?
重点错了。告不告状不是重点。你看不下去的根本不是咸鱼,是“累死累活却跟‘咸鱼’一样待遇的自己”,所以你要纠结的不是告不告他的状,而是“我要怎么样才能拿到他两倍的工资”。
持续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解决问题,创造绩效,每天都感觉到工作带来的满足感,你就很难看见“咸鱼”了,因为你前进的速度,“咸鱼”根本赶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