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洞见>新闻中心
从红牛“十问”看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


作者:魏娜--同心动力咨询总监      来源:同心动力


作者:魏娜--同心动力咨询总监

来源:同心动力企业文化与管理(ID: topduty)

近日,中国红牛和泰国天丝的商标纠纷案再起波澜,一起关于商标所有权的纷争再次走入了大众视野,二者关于商标所有权的纷争,还要追溯到2016年。


在全球市场上可见到的红牛,有三种来源,其一是东南亚地区的泰国红牛,其二是中国大陆的中国红牛,其三是在其他地区的奥地利红牛,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三个红牛,都属于泰国红牛,后两者是通过品牌授权的方式开展市场经营。


这场持续多年的纠纷,其实就是品牌所有者和品牌使用者之间是否有约在先、是否达成共识、是否互利共赢等问题引起的,想当年的王老吉和加多宝一战亦是如此,后续的加多宝,从“红”极一时到深陷经营困境,再到“二次创业,重回巅峰”,也是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波折岁月,无论后续的走势如何,品牌在纠纷的过程中都是受到了不小的伤害。


品牌经营过程中,品牌授权是很常见的概念,也是品牌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商标的租赁,可以借助已形成一定基础的品牌,在短期内迅速地培育起规模市场,但这一过程中,就涉及到商标如何使用、权限的划分、利益的分成、到期的举措等,品牌的注册、保护也需要相应的机制建立。


品牌虽在中国发展起步较晚,但经历了多年的打磨,品牌意识越来越强,当前的品牌建设现状表现为:


市场竞争力提升:中国品牌在国内市场中逐渐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与国际品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尤其在一些传统行业,如电子、家电、通信等领域,中国品牌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


国际影响力扩大:中国品牌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一些中国企业已经成功实现国际化发展,比如华为、小米、阿里巴巴等。这些品牌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有一定份额,也在发达国家逐渐获得认可。


技术创新进步:为了提高品质和竞争力,中国的品牌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一些企业在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推动了中国品牌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


品牌塑造与文化建设:中国的品牌开始注重品牌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通过提升品牌价值、传播品牌故事以及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中国品牌逐渐在市场上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文化特色。


总体而言,中国品牌的现状正朝着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国际影响力和加强品牌文化建设等方向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中国的品牌有望在全球市场上继续取得更大的成功。


但从品牌整体的体系构建角度而言,还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市场上依旧可见很多不规范现象,比如我们经常在天猫上购物,有很多同仁堂,李逵李鬼傻傻分不清楚,借助同仁堂的名气,很多假冒品牌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无论是渠道还是消费者,即使意识到了一些品牌的山寨属性,似乎还是对这些品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开了绿灯发放了通行证。


在这样的总体环境背景下,为了避免在品牌建设的进程中少走弯路,除了做好品牌基础体系的构建和总体的规划之外,还应该对以下方面多加注重。


法律保护:注册商标是保护品牌权益的首要步骤。确保品牌的商标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得到合法保护,并定期更新和续签商标注册。此外,了解和应用相关的法律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保护品牌的知识产权。


监测侵权行为:定期进行市场监测,寻找任何侵犯品牌权益的行为。通过使用专业的监测工具、网络搜索和社交媒体监控等方式,及时发现侵权行为,并采取行动保护品牌的利益。


建立品牌声誉:建立良好的品牌声誉是保护品牌权益的一种方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确保与顾客的良好互动和沟通,积极回应顾客的反馈和投诉。通过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声誉,可以防止恶意行为对品牌形象的损害。


强化品牌保护意识:培养组织内部对品牌保护的重视和意识是保护品牌权益的关键。为员工提供关于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的培训,并建立内部制度和流程,以保护品牌的权益和机密信息。


合作伙伴的选择和管理: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确保品牌权益的保护。建立明确的合作协议,并监督合作伙伴的行为,确保他们不会侵犯品牌的知识产权。


及时采取行动:发现侵权行为时,要及时采取行动进行维权。与专业的律师团队合作,采取合适的法律手段,包括发出警告信、起诉侵权方等,保护品牌的权益。


综上所述,保护品牌权益需要从法律保护、监测侵权行为、建立品牌声誉、强化品牌保护意识、合作伙伴管理以及及时采取行动等方面进行工作。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和维护品牌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