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洞见>新闻中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厚植使命基因 汇集使命力量 建设文化强国


作者:张巍--同心动力常务副总      来源:同心动力企业文化与管理(ID:topduty)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10月7日至8日在京召开。与以往相比,这次会议的名称增加了“文化”二字。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网信、文艺、新闻、哲学社会科学、思政、文化传承发展等各个领域,进行统筹谋划、分类指导、部署推进,倾注了巨大心血,投入了大量精力。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强调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建成文化强国,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重要步骤。建设文化强国,要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使命任务在肩,使命驱动为先。在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在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实现进程中,使命驱动必然将起到引领与召唤的功效,必然会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必然能扮演更为重要和持续的角色。


本文立足于使命基因的厚植、使命力量的激发,从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着眼,通过对使命意识的培育和增强、使命群体的成长与巩固、使命力量的聚集和转化等问题的思考,力求探寻一条可行建议路径,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使命情怀和使命力量。


作者:张巍--同心动力常务副总

来源:同心动力企业文化与管理(ID:topduty)


1、为什么 —— 使命在肩,引领和支撑文化强国


使命( Mission ),是一个人和一个组织进行所有活动的根本的原因,是一个人和一个组织终极责任的集中反映,回答了“我们在此是为了什么?”、“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存在?”等一系列的根本属性问题。


使命意识,是优秀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使命观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政党的召唤与引领;使命情怀,是人民文化需求和人民精神力量的起点和源泉。使命,在文化强国建设,在强国战略实施和民族复兴进程中,将供给更多引领和支撑。


(1)使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中华文明自有谱系,中国人有独特的精神世界,而使命责任的坚守和使命情怀的追求,始终贯穿于中国人的精神谱系,始终根植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礼记·大学》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范仲淹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张载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顾炎武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家国情怀的文化根脉,滋养生长出中国人的使命精神;中国人的使命追求,伴随着一路走来的五千年风雨和足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辈人有一辈人的使命感,中华民族正是在一辈辈使命宣言和践行中前行,中华文明也正是在这使命的接力中延续。


(2)使命是百年政党的召唤与引领


2017年11月,党的十九大,在重申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同时,第一次明确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首次总结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又一次为赓续精神之源指明了方向。


2021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文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进一步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的政党、具有强大领导力和执政力的政党、始终保持旺盛生机和活力的政党、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的政党,更加深刻与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内涵和价值导向。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作为历经百年风雨的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


从党的十九大的初次提出到建党百年纪念大会的强化深化,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的展开。使命,使命引领,使命驱动,已经成为我们党统揽全局、凝心聚力、逐梦强国和复兴的最有力武器和最清晰主线。


(3)使命是强国力量的汇聚与激发


当前,身处十四五时期,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开启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征程,瞄准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本世纪中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中国,正在经历强起来的伟大转变,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宏大的事业需要我们共同开创,壮美的篇章将有我们共同书写,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我们用磅礴之力贡献于强国之路。强国之梦,将成为各界力量的聚合点;强国有我,将成为每一个个体和组织的责任担当;我有使命,将成为全社会强国力量的起点与源泉。


社会分工不同,所处地域不同,所属行业不同,但每个人的梦想使命,势必能汇聚成伟大和光荣的梦想之旅。共同的使命业已明确,共同的愿景已经绘就,为广大民众植入使命之心,以此积聚强国之力,由此蓄力复兴之路。  


2、做什么 —— 使命激发,助力与驱动文化强国


使命引领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使命召唤已经成为时代的特征,如何让使命释放更多动力和动能已成为现实命题。在市场经济与新发展格局的环境背景下,建议围绕“三体”——企业主体、企业家群体、企业员工个体,激发各类人群的使命担当,助力与驱动文化强国,激发与激活使命能动。


(1)企业主体 - 建设使命型组织,兑现各类组织的使命承诺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是改革发展的先锋,企业是活力动力的源泉。


抓住了企业,经济才有了根;做强了企业,国家才有了钱;搞活了企业,社会才有了劲。各类企业理应成为使命激发的主要阵地,应将各类企业打造成“使命型组织”,兑现各类组织的使命承诺。


使命型组织( Missionary Organization ),就是以使命原点为组织存续缘由、以使命情怀为文化品牌信仰、以使命驱动为动力动能模式、以使命兑现为终极追求目的的一种组织形态。使命型组织较一般性组织而言,更具思想共识性、战略实现性、协同联动力、品牌影响力。


无论是共和国长子的国有企业,还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参与者的民营企业,还是新形态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都需要在贡献经济价值的同时,为全社会积极输出使命感、正能量和精神驱动力,以坚定企业初心、彰显使命追求、展现企业形象。


如中国建筑早在2013年就凝练并推出使命“拓展幸福空间”,并将其作为内部的文化统领和外部的品牌主旨。历经多年积淀,“拓展幸福空间”已经成为全体中国建筑人的使命信仰和精神标签,统合着全集团的发展意志,扩展着全集团的发展格局。伴随着国内新型城镇化和海外一带一路进程,中国建筑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幸福空间拓展者”,通过中国建筑,建证幸福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空间生活的向往,也在国际上展现出中国企业的精神特质和形象姿态。


(2)企业家群体 - 激发使命型企业家,激发企业家的使命担当


2020年7月21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回顾过往,在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展望未来,要更加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新时代的企业家群体,不仅要成为爱国情怀的示范、勇于创新的榜样、诚信守法的表率,更要成为使命召唤的引领、责任担当的标杆、承诺兑现的先行。某种意义上说,新时代企业家应该是各行业使命梦想的种子,各方面使命践行的力量。


对于个体而言,企业家是开创者,敢闯敢干,创业创造,通过事业开创实现个人使命和梦想;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家是领路人,将个人使命植入企业灵魂,将家国情怀融入企业责任,将使命践行注入经营管理日常;对于社会而言,企业家是传播者,与全社会见证使命梦想的力量,分享勤劳勇敢的正能量,共享使命情怀的累累硕果。唯有使命型企业家源源不断的涌现,市场主体才会更加活力无限,企业人“以恒心办恒业、以生命赴使命”的社会面貌才会逐渐呈现。


(3)企业员工个体 - 培育使命型个人,增强广大民众的使命意识


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中孕育着无穷的力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广大企业员工就是这力量的源泉,汇集成磅礴力量的海洋。


广大企业员工是企业活力和动力的来源,为企业发展提供基本力量;广大企业员工是改革创新的土壤,为新一轮的改革转型孕育机会和希望;广大企业员工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因素。让广大企业员工都成为使命型个体,是稳定社会、激活动能、繁荣文化、培育精神的有力途径。


人人都有梦想和志向,这些梦想和志向化作最平凡的存在,散落在各行各业的平凡岗位上。他们,有的是默默无闻的螺丝钉,有的是技术钻研与攻坚者,有的是智慧制造的大国工匠,有的创新创业的探路人 …… 他们都是将个人使命和企业使命紧密相连的使命型员工,千万使命型员工可以带动更多民众使命意识的觉醒。


反观社会上最近出现的诸如“内卷”、“躺平”、“人生不值得”、“扭曲饭圈文化”等诸多不良心态与表现,也需要诸多使命型个体的生成,去扭转颓废的惰性蔓延,去带动积极向上、阳光向上的一片,从而更加增进全社会的信仰定力,更激发全社会奋斗昂扬的姿态。


3、怎么做 —— 使命攻坚,建设和实现文化强国


当“从使命出发、让使命绽放”成为由衷的精神诉求,那“为使命正名、由使命给力”就成为更广泛的现实需求。建议通过“氛围营造 – 智慧聚集 - 主体开展 – 方法探寻 – 典型树立 – 力量展现”的路径,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系统的使命攻坚,为建设和实现文化强国提供使命驱动、贡献使命力量。


(1)掀起“使命探寻”的社会热潮


通过“我的使命思考”来完成对自身的系统思考,通过“我的使命探寻”来找到自身的使命之路,通过“我的使命宣言”来宣言和昭示自己的使命梦想,通过“我的使命践行”来履行和兑现自身的使命承诺。由此,通过舆论引导、活动开展、氛围营造的互促联动,在全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各事业企业广泛掀起“找使命、谈使命、讲使命”的社会热潮。


(2)建构“使命驱动”的智库智囊


围绕“使命驱动”的主题,依从近年来我们党“使命融入党建工作总逻辑”的经验,汇集文化部委、文化学界、大学院校、社科研究单位、咨询服务机构、组织行为专家、社会力量等多方智慧,加深对使命驱动的理论研究,做实对使命驱动的实践探索,建构“使命驱动”的智库智囊,形成“使命驱动”的权威效力,为使命攻坚提供智慧服务和智力支撑。


(3)实施“使命打造”的系列工程


针对中央企业和地方骨干国企进行使命强化与升级,针对广大民营企业进行使命塑造与培育,针对各类企业家进行初心坚守与使命激发,针对企业员工群体进行使命唤醒和使命厚植,针对各类市场主体和参与人群实施差异化的使命行动,全方面推行“使命打造”的系列工程,让使命意识萌生和深植于每个人的内心,让使命行为贯穿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让使命情怀充盈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4)完善“使命兑现”的系统方法


使命是一种思想的认识和心理的追求,只有将其充分兑现,使命的力量才可会充分发挥。要完善“使命兑现”的系统工具方法,厘清和凸显出:使命理念对于事业理想的坚定作用,使命信仰对于组织初衷的坚守作用,使命追求对于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使命情怀对于员工行为的约束作用,使命召唤对于群体激情的向心作用,使命驱动对于组织动能的激发作用,以此让使命效力摸得着、看得见。


(5)挖掘“使命标兵”的先进典型


在全社会挖掘和发现使命践行的榜样标兵,充分释放使命感召的人格力量;仪式化地对“使命标兵”进行表彰,对其颁授“使命奖章”,对其“使命事迹”进行广泛宣扬,号召全社会向使命靠拢、向标兵看齐的价值导向;形成年度常态化的表彰动作,将使命标兵的评选制度化,长期坚持下去,让“使命绽放”成为全民种植梦想、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庆典节日。


(6)实现“使命力量”的磅礴聚集


通过多种途径和有序路径,使“使命力量”有效汇集,形成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支撑。让使命力量,更好地满足民众高层次的文化需求,更加增强民众国民精神的信仰和传承,更有利于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更加激活组织企业改革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更加凝聚于强国战略的系统实施,更加增信于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